2010年2月19日 星期五

溫州教會歷史簡介



时 间
主 要 大 事

1304(元朝大德八年)
也里可温(元朝基督教)在温州创立“掌教司的衙门”。1
1858年(清朝咸丰八年)
平阳钱仓成立了“金钱会”,后与南下的太平天国军相呼
应。2
1867年(清朝同治六年)
11月, 英国内地会宣教士蔡文才(Josiah Jackson,原为木匠,为第一批来华的内地会宣教士,于1866年10月首次来温3)、曹雅直(George stott有称为“曹雅真”,被温州人称为“跛脚番人”)与华人传道士鲍信进来温宣教4。
877年4月1日,曹雅直于花园巷建立教堂,为温州第一
所教堂。
1868年
曹雅直在温开办第一所男子书院,光绪二十八年(即1902年)改名为“崇真小学”。5
1870年
4月6日,曹雅直和英国女传道士薛某在宁波结婚,薛某在学了两年的方言后开始向妇女传道。6曹雅直开始在平阳传道。7
1872年
英国衡秉忠牧师接续曹雅直在平阳传道。8
1874年
朱牧师在昆阳的西门莲池巷建成“中华基督教内地会”教
堂。同年,内地会平阳分站从温州分立而自成一站。9
1876年
天主教法籍修女董若望创办“温州仁慈孤儿院”,上挂招
牌“拯救济世、服务贫苦大众”。
9月13日,中英签订《烟台条约》,内中规定“开放……
温州为通商口岸”。10
1877年(光绪三年)
2月18日,温州海关成立。8月,改称瓯海关(新关),英人好博逊为首任税务司。瓯海关内设邮政处,兼办内部邮递业务。
4月29日,英国怡和洋行所属康克斯特(Conguest)客
货轮自上海载棉布等洋货抵温。
9月,英国首任驻温领事阿尔巴斯特(Aibaster)抵温,
在江心屿孟楼设临时领事馆。
曹雅直夫妇在温州开办第一所女子书院,光绪二十八年改
名为“育德女学”。11
1878年
应克(李华庆)牧师来温宣教(1877年10月自宁波到达
温州),成立“偕我会”12,并建“城西教堂”于嘉会里
巷。
1898年,城西教堂重建,面积达1600余平方米。13
1911年,“偕我会”改称“圣道公会”;1934年,又改
为“循道公会”。
1880年(清朝光绪六年)
基督教传入乐清境内,首先在虹桥建立循道公会分会;
内地会传入平阳县,在县城西门建立分会。14
文城大峃的林店尾建立全县第一个基督教教堂,人称“耶
稣堂”。15
12月,天主教在温州成立本堂区;16
当年,天主教意籍传教士董增德创办“天神会”(温州孤
儿院),设在周宅祠巷天主堂旁边,首任院长是山连。
1897年,岑山寺巷新院落成,孤儿移入,并改由来温的
“拯救会”修女管理。17
1881年
鲍信进赴永强卖书布道,成立了三甲教会;
1898年,永强沧河教会成立;
1901年,又分设了上洋、沙村、圹下各教会;1899年,
海城地方设立了教会,并相继分设了金岙、梅头、砂渎、
官渎等处教会。
厉厚明在五马街医院戒烟,听道后入教,请曹雅直牧师每
礼拜天派人来乌牛各地讲道,遂先后成立了(马道)、炉岙、印社、马岙等地教会。1889年,厉
厚明搬住乐清开设玉华银楼,将自己店屋作聚会之所,后
成立了白象教会;1904年,又分设白石、黄华、岐头、
上岩、仁岩等地教会。
1882年
苏慧廉牧师夫妇来温接续循道公会的福音开展。18
1884年(光绪十年)
8月16日,温州发生“甲申教案”。民众于夜间焚毁城西
基督堂、周宅祠巷天主堂、花园巷耶稣堂等6所教堂。
同年,温州轮船招商分局在朔门码头建成第一座浮码头。
1885年(光绪十一年)
法舰游弋浙江沿海,威胁温州安全。永嘉知县张静芗等在
龙湾建筑炮台;乐清磐石也增筑“镇瓯炮台”。
同年,英籍新加坡甲板船特克里号开辟温州--香港--新加
坡航线。
同年,基督教传入永嘉县境内,循道公会在枫林建立分
会。
同年,内地会传入苍南、泰顺两县。19
1887年
基督教循道公会在康乐坊创设“艺文小学”;该校于
1907年迁入瓦市殿巷定理医院旧址,即现墨池小学校
舍。20
1889年
基督教循道公会在平阳芦蒲街创建平阳第一座“偕我会”
教堂。
1890年
基督教循道公会传入瑞安市境内,在城关塔儿头五星殿边
设立分会;
当年,循道公会传入青田县境内,在县城设立分会。21
1893年
天主教在平阳九凰山购置五间旧式楼房作为礼拜场所。22
苏慧廉翻译并出版了温州话(用拉丁文拼音)的《四福音
与使徒行传》。23
1894年
基督教内地会传入瓯海境内,并设立内地会分会。24
1895年
瑞安衙后街建造该市首座教堂。25
1896年
循道公会创办“定理医院”,院址即为现“墨池小
学”;1906年,在大简巷扩建院舍,在大简巷建起三层大楼的新医院,并以捐款千磅的英籍教徒享利·白累德取名,改名为“白累德医院”,即为现“温州市第二人民医
院”,为我市第一座西医医院。26
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
2月16日,项苕甫、项中甫兄弟在瑞安项氏宗祠创办方
言馆,教授外语。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
全国爆发了“义和团运动”(庚子之乱) ;
平阳金宗财在蔡郎桥建立神拳会号召“除灭洋教”,从者蜂起,先后拆毁平阳西门、鳌江、萧家渡、北港等地教堂。后遭清军及地主团练合击,金宗财于7月15日被杀害。6月16日,瑞安许阿擂在马屿率神拳会众开展反“洋教”,戴阿碎被杀死。
当年,基督教传入玉环(含现洞头)境内。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
9月1日,循道公会在海坛山麓(现温州二中校址)建成“艺文学堂”(中学)新校舍。10月20日,举行开学典
礼,由英籍蔡博敏任校长。(该校于1896年开始,当时学
生仅20人,至此已为一所正规的教会中学)。
当年,温州民族资本家吴百亨(十岁)成为基督徒。27
当年,苏慧廉完成《新约圣书》(《Sang Ia Sing Shi》)的温州方言拉丁文译本,并由中国内地会E牧师和
亨特夫人(Mrs Hunt)作注解,不列颠和外国圣经会出资
在温州出版。28
洞头列岛上第一间教堂得以建造,即为状元岙的“活水潭
教堂”。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
5月,孙诒让病逝于瑞安。
同年,温州天主教会在岑山寺巷购地15亩,兴建医院。民
国二年9月11日,落成开诊,定名“没病院”;民国三年
改名“董若望医院”。
1910年(宣统二月)
6月,“中国耶稣教自立会”在平阳县七乡正式成立分会,
并于1912年冬在温州市区施水寮创办“耶稣教自立会分
会”;1915年7月,乘凉自立会总会建成,平阳总堂在鳌
江。29
1911年
武昌起义后,11月29日,温州组成军政分府,徐定超任临
时都督。
循道公会温州市教会于1911年在瑞安城内衙后街创办了第
一所神学院,时称“偕我道学院”。一度停办,1930年恢
复招生,并将学院迁至温州市内杨柳巷“艺文小学”内,
名称改为“圣道学院”。1937年,该学院与宁波教区神学
院合并,定名为“浙东神学院”,迁址于“艺文学校”旧
址(海坦山麓),30并于1938年春季开始招生。31
1913年
天主教在市区开设“董若望济病院”,后改称为“董若望
医院”,32即为现在的“温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1914年
天主教传入文城黄坦,1920年,加拿大籍神父在刑宅建成
全县(文成)首座天主教堂。33
1918年
王良牧师在温召开五县内地会代表大会,宣布内地会实行
自治,易名为“中华自治内地会”。34
当年秋,温州道尹黄庆澜经与育婴堂董事商议,有意将育
婴堂交托天主教“仁爱会”修女管理。并于次年8月,双方
正式签约,将育婴堂交天主教修会管理。35
1919年(中华民国八年)
1月,“基督复临安息日会”浙南区会成立(早在1916年
沪人曾路得开始来温销售书报,开始聚会活动),至此正
式建立教堂。36
1924年(民国十三年)
12月,安息日会美籍宣教士在蒲鞋市北首(现温州市委党
校校址)正式开办“浙南三育初级中学”,校长由美国宣教
士耿光廉兼任;1930年,更名“浙南三育训练社”;
1933 年,改为“三育研究社”;37 1950年,该校由人
民政府接办。38
安息日会建成朔门“头梳脑总堂”。39
1925年(民国十四年)
春季,温州天主教在窦妇桥创办“增爵学校”(中学),
一学期后停办;1934年,在原址办“增爵小学”。40
5月30日,上海爆发了“五卅”反帝爱国运动,温州也开
始响应;
6月8日,“艺文学校”的师生脱离学校,艺文学校停办。
9月,“艺文学校”离校师生以蛟翔巷平水王殿为校舍,创办“瓯海公学”(现“温州四中”),公举谷寅侯为校
长。41
9月,尤树勋牧师等创立“温州中华基督教自立会”。42
1926年
7月28日,温州教育界发起组织“温州收回教育权大同
盟”。43
当年,白累德医院创办“高级护士、助产护士学校”。二
十余年共培养毕业生150余名,形成温州第一支护理队
伍。
1928年
平阳鳌江的几位弟兄参加了上海聚会处的聚会回来后,一
连祷告七日,成立了聚会处。44
温州平阳县桥墩门的王雨亭等人响应,脱离原来宗派,建
立聚会处(地方教会)。温属众教会后来包括约200处地
方教会(聚会处),平阳县约100处,其它分布在泰顺、
温州、瑞安和福建福鼎。45
1929年
“艺文学校”恢复招生,由杨联芳任校长。因各方的反
对,于次年再度停办。46
1930年
原艺文中学校舍归白累德医院使用,创办了一所护士产科
学校,由陈舜华为校长。
1931年
聚会处开始在市区信河街珠冠巷建点聚会点,并于1943年
在温州西城下建造第一个教堂。47
1933年
12月,在南塘建造飞机场,占地1500亩。1938年2月,
为日机炸毁。48
1935年
据统计,至本年全区教会学校67所(含经言学习所),教师
72名,学生3188人。49
1937年
8月25日,宋尚节博士来温布道;当天下午开始聚会,地
点在城西教堂,人数达2000人;聚会前后共为1583人祷
告,大多数病得痊愈。50
同年,基督教在平阳方岩下(即今苍南县龙港)创立“培
灵小学”。51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
耶稣教自立会温属总会“永光堂”始建,1940年落成。52
1939年
12月,吴百亨在温州西山创办西山瓷器厂,占地50亩。53
1941年4月19日至5月1日
温州城区第一次沦陷54(沦陷于日本人)。
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
循道公会、内地会、耶稣教自立会、基督教自立会联合组
成“温州市基督教联合会”。解放初期,安息日会、聚会
处亦参加这个组织。55
1942年7月11日至8月15日
温州城区第二次沦陷56(沦陷于日本人)。
1943年
由温州内地会、循道公会、中华基督教自立会、中国耶稣
教自立会等四个总会联合组成“基督教温属联合会”。后
来,因有安息日会、基督徒聚会处的加入,改名“温州基
督教联合会”。57
1944年9月9日至1945年6月17日
温州城区第三次沦陷58(沦陷于日本人)。
1945年
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字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6年
最后一批天主教波兰籍宣教士从温州撤退,温州天主教于1949年6月成立“独立教区”,称“永嘉教区”。59
1947年
基督教在温州城区松台山麓创立“永光小学”。60
1949年
5月7日,温州和平解放;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8月,原瓯海医院附设医事职业学校、白累德护士职业学校、白累德助产士职业学校、董若望医院护士训练班合并为温州市私立高级医事职业学校。1
1950年
年初,任白累德医院院长达30年之久的英国宣教士施德福(D.K.T.A.Stedeford)离温回国。2
9月6日,时任白累德医院护士长的美国宣教士狄兰仙被遣送离温回国。3
9月23日,人民日报发表“中国基督教三自宣言”,温州循道公会谢圣弢牧师率先签名拥护。4
11月,温州市基督教“自养推进委员会”宣告成立。决定拒绝接受西方教会的任何资助,各教派经费完全自养。
11月,温州市委成立了“温州市宗教工作委员会”,并派干部郁宗鉴进驻基督教,领导“三自会”工作。5
1951年
1月11—13日,在沧河巷中华基督教自立会总会堂召开首届温州基督教代表会议,成立“温州基督教三自革新委员会”,宣布实行“自治、自养、自传”方针。
6月1日,市人民政府接管董若望医院,并改其名为温州市工人保健院(即为现在的温州市第三人民医院)。6
1952年
3月12日,温州市天主教革新委员会成立。
5月,温州市人民政府宗教事务处成立,由陈子藕受命接任原驻堂代表郁宗鉴主持工作。7
9月6日,法籍天主教宣教士司仪方被驱逐出境(于当年一月被捕),是最后一个离开温州的宣教士。8
1953年
1月10日,温州市人民政府接办白累德医院,次年10月改其名为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7月1日零时,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标准时间,查明温州地区人口为2,966,185人,其中温州市区为181,596人 。9
1956年
温州永嘉县委副书记李云河在全国率先提出农村的“包产到户”,但很快被历史所扼杀10。
5月27—28日,温州市基督教第二届第一次代表会议在循道公会城西总堂召开。正式成立“温州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11
1957年
5月,温州市基督教召开了二届二次代表(扩大)会议。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兴起发光,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为主做美好的见证。”12
1958年
10月25日,温州地区各人民公社开始大办食堂,至11月,全区共办食堂13,018个。
当年,温州教会进行大联合,先行将六个教派集中在总堂活动,继将六个总堂合并,集中在城西堂活动13。并于七月第一周开始联合礼拜,即信徒不分宗派,就近到教堂参加礼拜。14
当年,全国“消灭宗教——基督教”在温州平阳试点。
当年,温州市唯一尚开着门的“城西教堂”出租给瓯江电影院。
1959年
5月,温州被称为“无基督教城市”(无宗教区);
1960年
温州各地出现家庭教会的“传道人”。
市区五马街大厅开始建立市区第一个有完整结构的教会(海外人士有称为“家庭教会”),紧接着东门“蒙恩”家里、南门山后教堂后洗礼池、西门乐清嫂家里、朔门百里坊、三牌坊、码道边等处相继建立教会。15
1963年
10月,温州举行第二次教牧人员学习,强令教牧人员签署《十八条禁令》。
1964年
7月1日,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温州地区人口为3,788,632人;其中温州市区为674,669人。16
1965年
3月8—10日,在城西教堂召开温州市基督教(三自系统)第三届代表会议;
12月3—20日,市政府有关部门在温师院召开宗教界(天主教、基督教)人士会议,批判天主教的圣母军和基督教的恩典院。17
1967年
8月14日,周景尧牧师探望信徒的途中(南蝉桥边)被武斗之人的枪击中,不幸离世。享年74岁。
9月,温州市区教会举行自教堂关门以来的首次受洗工作,地点在瓯海区的沙滩头,人数约有三百人18。
1969年
1月,温州市西门打索巷教会在查经时,被文攻武斗冲击。当时46位信徒被捕,学习二天,有四位同工挂牌游街,经过逼迫教会反而更加复兴。
5月,温州青年一代被神兴起。第一批青年受洗18人,地点在下岙。
同年,南门青年开始在荷花查经,内容为《约翰福音》,并追求圣灵充满。10月份,圣灵大充满,成为日后温州教会复兴的起头。
同年,温州市各教会同工经交通决定成立“温州市基督教会总会”,在全市设五个大片,分别是“东门、西门、南门、朔门、市中”,后来又增加“八字”片。并设立总会的议会,来推动总会的发展。
1970年
温州市及五县各教会同工经交通决定组建温州地区教会,开始市区和五县教会定期会议,各县推选中、青年代表参加会议,并担任教会建造重要工作。
1974年
6-7月间,温州教会讨论姊妹蒙头问题,并下定论:持“不戴帽不得救”者是异端教训。1
1976年
9月,四人帮定出二条禁令,要彻底消灭家庭教会,追捕负责同工。后来,市区教会同工上山通宵祷告,求神保守。第二天上午同工下山时,得知“四人帮”下台。
1979年
9月7日,下午一点五十分,温州电化厂发生“氯爆”(液氯钢瓶爆炸)事故,直接死亡18人,间接死亡41人。
12月10—14日,市委统战部宣布开放文革期间关闭的教堂,恢复公开活动。2
1980年
温州各县从70年到80年的信徒增长情况3:
(1)平阳县从71-80年止,大约统计建立400个聚会点,有十万人信主,下面兴起义工,600左右传道人; (2)瑞安县从71-80年止,建立大约250多个聚会点,信主的信徒有6万多人,传道工人300多人; (3)永嘉县从71-80年止,当时大约统计,聚会点450个,信主人数10万人,传道工人600人左右; (4)乐清县从71-80年止,大约统计200多个聚会点,信主人数有6万多人,传道工人 250人; (5)瓯海县从71-80年大约200个聚会点,信主人数5万5千人,传道工人2400人左右; (6)洞头县从71-80年止,建立30个聚会点信主人数一万人左右,传道工人40多人; (7)玉环县从71-80年止,建立聚会点大约40个,信主人数15000左右,传道工人30个左右; (8)泰顺县从71-80年止,大约共有聚会处等人40多个聚会点信主人数一万多人,传道人100多个; (9)温州市区从70-80年止,建立140多个聚会点,信主人数15000人左右,传道工人大约300多人。
同年,金学德老弟兄与几位同工,发动油印圣经。经过一年多时间,共印发了几百本圣经。
同年,为了应对“三自会”复出,温州市教会召开“沙滩头”会议,决定不走“三自”道路。
12月,三自会召开“恢复传达会议”,三自会复出。一些老教牧人员重出并担任三自会要职,原来温州教会同工“林乃姆”等人被列入委员,其中几位因此加入三自会。4
1981年
9月,温州市区和温州地区合并建立“温州市”,实行市管县体制。
1982年
7月1日零时,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登记标准时间,温州市人口总数为5,928,328人,其中市区989,891人。5
1982年
同年,温州教会举行按立礼,由温州教会的老牧师董鹤麟与梧田教会长老刘品珍主持按手礼,使得温州教会得到进一步的健全。
1983年
7月29日,文成县成立“打击、取缔呼喊派领导小组”,并在全县开展打击“呼喊派”工作。6
1985年
7月10日,市人大常委会决定,以榕树为温州市市树,茶花为温州市市花。
8月5日,城西基督教堂被列为第二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
1986年
随着城市行政规划调整,经市教会交通决定,将原隶属于市区六个大片的、位于城郊结合部的各教会合并成一个大片,并命名为“温州市教会城郊片。”
同年,永嘉的银林开始在各教会大力鼓动与三自割裂,但因其中一些言论过火,并不符合圣经,教会遂定之为异端。
1989年
6月5日,温州市朔门教会正式将“东风山”定为本教会的“祷告山”,并开始第一次聚会,至今仍在继续。当天聚会人数达二百人。第二年开始在山上举行施洗。
同年,温州市区教会第一次集体差派,共十人前往东北佳木斯召开培灵奋兴会。
1990年
7月1日,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温州市总人口为6,330,912人,其中市区1,110,642人。
7月4日,温州(永强)机场建成,举行首航仪式。
12月4—11日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会主席、中国基督教协会会长、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副主席丁光训主教抵温考察基督教(三自)情况。8
1993年
当年,温州市永嘉县桥头教会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开办全脱产培训班,后称为“学道班”。
12月30日,温州市基督教两会在城西总堂隆重举行按立圣职典礼,封立了11位牧师,14位教师(副牧师)。9
1995年
爆发了有关“得救”问题的争论:一方是以乐清某片等为代表,倡导“一次得救,永远得救”,另一方是以瑞安某片等为代表,倡导“信到底,救到底”,争论影响到全国各地教会。
1997年
温州多处教堂被拆,其中永嘉县、洞头县被拆甚多;市区被拆的有“上陡门教堂、划龙桥教堂”。
2000年
温州市教堂被拆的有:东风山上归属南门、西山、市中、朔门教会的房产,又有平天山归属西门教会的教堂……
2002年
开始爆发了针对胡恩平的经济控诉事件,后经温州市教会多方调查了解,确认胡恩平的经济是清白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